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公司资质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北京严查药品(北京疫情防控药品登记)
发布时间: 阅读量:

12月1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第431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厚亭表示,当前,北京市疫情仍处于高水平,疫情防控药品和医疗器械需求大幅增长。为更好保障公民基本药品需求,北京市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成立市级医疗物资应急保障机构作为会员单位。特级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部门、各单位正在加班加点,努力保障全市医疗防疫物资。
一是全力调配物资,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建立日常会商机制,监测重点医疗物资市场供需情况,查找药品缺口,及时调整更新保障物资品种和数量,积极协调调配全国供应源,协调全市防控药品生产企业将与工商企业和医院相连,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急需药品从生产环节到批发零售环节的流转,打通药品供应“最后一公里”。科学制定解热镇痛药品国际采购推荐清单,组织开展电商平台国际采购。 12月12日,已一次性向市场投放2500万份COVID-19抗原检测试剂,未来还将增加投放量。同时,退烧、清热解毒等防控药品也将持续向医院和零售药店投放。
二是统筹扩大产能,保障生产供应。据测算,北京市自身的COVID-19抗原检测试剂及相关抗疫药品的生产能力和储备可以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但疫情等因素影响,制约了产能的充分释放。目前,北京正在深度挖掘北京企业生产潜力,为企业提供“白名单”服务,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并积极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药品生产和生产的影响。确保企业不停工、不开工。暂停生产;开展24小时现场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药品、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依法合规生产,严格检查和监督。确保疫情防控药品、器械质量安全。进一步优化加快疫情防控所需药品、器械审批和检验检测,放开药品经营企业首批品种资质审查,允许零售企业通过自提方式组织供货特殊时期。
三是加强价格执法,规范市场秩序。针对近期药品价格波动和公众投诉增多的情况,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书》,重点针对零售药店和互联网经营平台,加强“四类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等价格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综合运用重点检查、提醒警示、行政处罚等多种手段,坚决查处疫情期间囤积防疫物资、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坚决维护药品市场价格秩序稳定。目前,市药监局已对包括网络平台、大型毒贩在内的2000多家毒贩发出提醒、警告,并立案查处了3起价格违法案件。我们提醒各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明码标价,严禁哄抬物价、价格欺诈行为。
王厚亭表示,全市医疗物资应急保障专项小组将继续加大协调力度,密切关注抗疫药品供销情况,督促北京药品生产企业继续满负荷生产,进一步拓宽供应渠道,协调增加对北京市场的供货数量。继续加大对“四类药品”价格的监督检查,密切关注群众投诉举报线索,依法严肃查处药品价格违法行为。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广大市民:药品属于特殊商品。每种药物都有保质期和相应的功能和适应症。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上所列的适应症,不要随意服药;同类药物不宜同时服用,同种药物不宜同时服用。无需重复购买药品,选一种即可;如确实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请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对于儿童、孕妇、老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购买药物不宜过量。用完后购买。没有必要跟风囤积大量药品。请您根据自己的需求,理性购买。
王厚亭表示:“目前个人防控药品短缺的问题,随着新一轮医疗药品资产和采购量的增加,一定会得到解决,请广大群众相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