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公司资质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修补手术(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手术)
发布时间: 阅读量:

如果心脏出现问题,需要开胸截骨并进行开放手术,或者内科进行导管介入治疗。不过,现在省医学心脏研究所可以用内科和外科手术来治疗“心脏病”。近日,年轻时接受过二尖瓣置换术的罗老师成为全球首例3D胸腔镜辅助介入治疗二尖瓣周漏的受益者。无需打开胸腔,甚至无需停止心脏跳动。只需在乳房下穿三个小孔,在X射线透视下将导管插入周围渗漏区域。介入治疗10分钟完成。
如今,二尖瓣、三尖瓣的问题越来越多,瓣膜置换术后外周漏的发生率达到8%17%。此类手术的成功实施还可应用于房颤消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等以往需要多次手术的疑难病例。
风险!
20年前更换的阀门发生泄漏。
近一两年来,广东珠海人罗先生总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即使是最轻微的活动后,他也会出现呼吸短促的情况。经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未缓解。
罗老师赶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研究所寻求帮助。门诊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置换术后,人工机械瓣膜出现严重外周漏,左心功能不全。他还患有肾积液、输尿管结石和血尿。严重疾病。原来,20年前饱受心脏病困扰的他接受了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如今出现了瓣周漏。医生告诉他,药物无法有效缓解末梢漏,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罗老师的情况其实很常见。二尖瓣和三尖瓣都是“单向瓣膜”。前者保证血液从左心房到左心室的单向流动,后者保证血液从右心房到右心室的单向流动。当发生闭锁、瓣膜关闭不全等问题时,瓣膜置换手术就成为挽救生命的手术,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无论有没有人工瓣膜,置换后大约有8%~17%的几率出现瓣周漏。形象地说,就是房间的门框松动,形成门缝。如果缝线较小,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缝线较大或孔漏,逐渐扩张会导致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心律失常,血液高速回流导致溶血和心内膜炎,所以需要及时干预。
灾难!
要么打开胸腔,要么缠绕导管两次
心房“门框松动”就是瓣周漏。传统上,除了使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和血红蛋白补充药物外,手术尤其是二次手术常采用再次开胸手术修复瓣周漏或再次体外循环。置换手术。然而,对于大多数瓣膜置换患者和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再次进行开胸手术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那么,可以做介入手术吗?即,导管从股静脉释放,沿着血管进入心脏,并被阻塞。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曹金表示,确实,近10年来,随着弹簧塞和新型Amplatzer封堵器的问世和改进,国外文献中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介入治疗瓣周漏,技术成功率达65%~90%,随访期间大多数患者原有症状明显改善。 2012年欧洲心血管疾病指南逐渐倾向于将经导管修复术作为手术的替代方案来治疗瓣周漏,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省医学心脏研究所于2012年成功完成首例瓣周漏介入治疗,目前全国仅有少数心脏中心能够开展此项治疗。
但二尖瓣或三尖瓣瓣周漏的介入治疗从股静脉上行时没有问题。一旦到达“两室两室”的心脏,导管需要从心外走到“门”,需要绕两圈。导管进入封堵器太困难。罗先生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导管通过,风险高、死亡率高。更不用说长达3个多小时的开胸手术,伤害非常大。
竖起大拇指!
药物和手术联手,基本没有出血
我能怎么做?省医学心血管研究所心内科、心外科专家决定联手为罗先生进行手术。
他们对罗先生进行了详细清晰的心脏彩超,基本确定了瓣周漏的位置,并决定对罗先生进行胸腔镜辅助介入治疗二尖瓣瓣周漏。这里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和心脏外科。医生共同创造的新技术。
手术当天,罗老师不需要体外循环,心脏一直在不停地跳动。心脏外科成人区主任、心脏微创外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郭惠明在她的乳房下打了三个“洞”,其中两个直径为1厘米。将一根直径为3.5厘米的直径置于右侧第四肋间,不接触骨头或筋膜,直接到达心包,为导管构建轨迹。之后,心脏病专家张曹金接任。在食管超声和X线透视的帮助下,导管直接接近并穿过左心房瓣周漏,成功释放封堵器。整个过程只用了10分钟。经过心脏超声检查,确认介入治疗成功,罗先生整个过程中的出血量极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更妙的是,罗老师避免了纯介入治疗中导丝“盲穿”、“两圈”可能造成的动脉出血和损伤。而且,介入治疗依赖于X射线。这次手术将X射线透视从原来的两三个小时缩短到了10分钟,大大减少了损伤。
郭惠明笑着说,罗老师手术后只看到皮肤上有三个小切口,是“整容切口”,愈合后几乎看不见。
外表:
将有益于许多疑难杂症、需要多次治疗的“心脏病”
胸腔镜联合介入治疗瓣周漏,为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提供了第三种“方式”。其优点是: 1、降低建立介入轨迹的难度,使操作者更容易操作。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2、缩短手术时间,特别是减少X线透视时间,降低电离辐射风险; 3、胸腔镜直视下操作,避免体外循环,减少术中出血和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 4、特别适用于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后出现瓣周漏的患者。
据了解,冠状动脉支架这样“简单”、“容易做”的介入治疗,自然不需要内外科部门的配合。但二尖瓣、三尖瓣等问题,特别是瓣膜置换后,或者周围血管等问题不适合介入治疗,还有房颤消融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等,尤其大多需要多次手术治疗。心脏病是非常棘手的,需要这样的胸腔镜辅助介入治疗。
郭惠明指出,去年省医院心血管一院区共开展微创胸腔镜手术643例,占总数的1/3。未来,“心脏手术”将进一步微创化,而传统的开胸手术将不断减少,甚至可能最终被淘汰。张曹金表示,很多患者都问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否可以微创? “我们还在讨论中,但也受到导管尺寸和设备发展的限制,可能不会那么快。”他说,不过确实是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