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公司资质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为什么会出现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需要怎样治疗
发布时间: 阅读量:

本文主要介绍为什么会出现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需要怎样治疗),下面一起看看为什么会出现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需要怎样治疗)相关资讯。
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的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酶,这种酶的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婴儿的小肠中反复吸收。所以宝宝会有黄疸,而且会一直持续下去。那么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哪些呢?宝宝得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让我们看一看。
母乳性黄疸的几种原因
1.喂养方法
如喂养延迟、奶水不足或喂养次数减少使肠道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是肠道吸收未结合胆红素,导致早发母乳性黄疸的主要原因。目前,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有争议。
2.母乳的成因
出生后纯母乳喂养一周以上的新生儿出现黄疸,其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称为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3.肠道微生态原因
期间胎儿消化道没有细菌。新生儿快速进入体内,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第三天达到高峰,逐渐建立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肠道内的一些细菌也能在肠道内转化胆红素形成粪胆汁,排出体外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然而,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缺乏胆红素转化细菌。也是少数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4.其他原因
部分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与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酶1基因突变有关,使黄疸加重或时间延长。
如何应对母乳性黄疸?
对于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发生在生理性黄疸阶段,血清总胆红素值高于220.6.5mol/L(12.9mg/dl)或持续时间较长,仍有超过生理期的黄疸。如果血清总胆红素值高于34.2mol/L(2mg/dl),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和光疗。
对于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若血清总胆红素低于256.5mol/L(15mg/dl),应继续母乳喂养,并加强监测。若血清总胆红素高于256.5 ~ 342 mol/L (15 ~ 20 mg/dL),可暂停哺乳3天,配合光疗,黄疸消退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略有上升,但随后逐渐减少消退。在此期间,护士需要按时挤出母乳,排空乳房,这将有助于孩子在哺乳后获得足够的乳汁。
当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达到10 mg/dl (171.0mol/L)时,就要警惕,尽早干预。
停母乳三天,用配方奶喂养。建议用小杯子代替奶瓶和奶嘴。否则,母乳喂养3天后,孩子会拒绝母亲哺乳,不利于纯母乳喂养的成功。
了解更多为什么会出现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需要怎样治疗)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站点。
相关文章
-
-
-
-
肠道常清皮肤好
网友 2022-12-28
#胡萝卜,放入,木耳,肠道110次浏览 -
-
-
-
吃哪些水果可以瘦身、吃什么水果最能减肥瘦身
网友 2022-12-21
#肠道,帮助,水果,可以91次浏览 -
吃什么增加肠道粘液、促进大肠黏液分泌的食物
网友 2022-12-21
#粘液,肠道,可以,木耳,食物154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