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公司资质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立秋节气的风俗饮食、立秋节气的故事与说法
发布时间: 阅读量:

本文主要介绍立秋节气的风俗饮食(立秋节气的故事与说法),下面一起看看立秋节气的风俗饮食(立秋节气的故事与说法)相关资讯。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2018年8月7日21时30分,太阳到达经度135时,已是立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物聚于此。”它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在秋天的开始,植物开始结果,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
等待凉爽的微风到来;等待白露落下;等待三只寒蝉。
立秋分为三个时期:“凉风习习;等待白露落下;等三寒。”凉风到来:气温变化时,风一吹,人会感到凉爽,此时的风不同于夏日的热风;白露落:早晨会有白雾,尚未凝结;寒蝉:秋天觉得阴沉沉的寒蝉也开始唱歌了。
古人把“立秋”视为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像其他节气一样,立秋的一些饮食习俗自古流传,这些习俗大多与疾病预防有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人根据不同的时令食物来调节身体,减少疾病。
055-79000说你要懂得春夏秋冬藏顺应四季的自然规律。如果你想延长你的寿命,你必须顺应它,遵循它。
一场秋雨
尽管据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仍然是三伏天,天气仍然很热。所谓“七月半火,八月桂花(桂花)蒸”,“秋老虎”相当凶猛,我们不得不防。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是高温、低气压、高湿度、低风速。这个时候热容易耗气伤津,养生要以清热燥湿、健脾益气、扶阳为主,所以立秋的饮食习俗大多与此有关。
吃茄子
民间有句谚语:“长夏种茄子,立秋吃茄子”。初秋是吃茄子的好时候,因为人们认为对付“秋老虎”,应该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比如茄子。中医认为,茄子性味甘、寒,无毒,入脾、胃、大肠经,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另外,茄子是唯一多肉的蔬菜,适合想坚持秋肥但没钱买肉的人。
吃西瓜
中国民间有立秋之日“咬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吃西瓜,意为用西瓜“咬”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天。
立秋吃瓜,咬秋可以避免拉肚子。
古人认为,立秋吃西瓜可以祛除初秋之邪,滋养五脏,避免冬春腹泻。清代张导《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此有记载:“立秋吃瓜,咬秋,可免腹泻。”
据清代《津门杂记*岁时风俗》年记载,人们在立秋前一天,将陈冰瓜、蒸茄子脯、香薷汤(香薷汤)在院子里睡一夜,立秋当天食用,以清热解暑,避免痢疾。
香薷饮是中医古方,由香薷、白扁豆、厚朴三味药组成。具有消暑、祛湿、止痢的作用。
吃肉
立秋时节,有“贴秋膘”的民俗。“苦夏”的人胃口不好,想在天气转凉前补充热量,所以吃炖肉是首选。炖肉不仅能补充人体必需的脂肪、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还能起到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炖重汁肉丁
此外,各种用于炖肉的中草药都有祛瘟除湿、补益止泻的功效。
吃“渣”
在山东莱西,初秋时流行吃“渣渣”,这是一种由豆沫和青菜制成的小豆腐。俗话说,“吃了渣滓之后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繁盛期。龙眼因其营养成分高,被誉为“南龙眼北人参”。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冷。吃桂圆对过敏体质、头晕、肢冷的人有温补作用,尤其对贫血、失眠、健忘等症状有疗效。这是一种很好的健康补品。
吃小红豆
浙江有立秋用秋水送服小红豆的习俗。取7 ~ 14粒小红豆,用井水吞服。服用时要面朝西(秋天五行方位为西)。据说秋天不会得痢疾。
红豆还有补血的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打基础。
立秋进补首先需要调理脾胃,调理脾胃要以清热利湿健脾为主。小红豆正好有这个作用,可以及时排出体内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小红豆还有补血的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打下基础。
吃凉蛋糕
浙江金华有个习俗,立秋这一天要吃凉糕。就是把红薯淀粉熬成汤,倒在碗里。等第二天早上,形成一整块。它看起来像一块圆润清澈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和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金华凉糕采用纯天然原料制成,具有清热解暑、解毒祛湿、滋阴养颜、润燥护肤的功效。
了解更多立秋节气的风俗饮食(立秋节气的故事与说法)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站点。
相关文章
-
-
-
-
-
维生素E的美容作用是什么-、维生素e的作用和功效养生堂
网友 2023-01-05
#作用,维生素,可以,美容102次浏览 -
多喝粥养胃吗、喝粥真能养胃吗
网友 2023-01-05
#作用,南瓜,小米104次浏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