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公司资质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北京医用耗材招标(北京医用耗材收费目录)
发布时间: 阅读量:

3月22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自4月8日起,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执行新政策。
3600多家医疗机构需改革
改革范围包括北京市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驻京医疗机构。
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可以自愿申请参与改革。
据北京市两级相关部门组织多方核实确认,共有3600多家医疗机构参与改革。
此前,自2012年起,北京市已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等首批5家市级三级医院试点药品分流。
2014年至2015年,延庆区、密云区6家区属二级医院先后参与医疗分离试点。
从此前在少数医院试点来看,今年全市3600家医疗机构将全部进行改革。北京的动静越来越大。
多项重大改革与医疗器械行业相关
《方案》建议取消挂号费,设立医疗服务费,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财政分类补偿机制,加大医疗保险保障和支付方式改革力度。
其中,与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性较多的是:
1、阳光采购+医保控费,减少设备虚高价格
《方案》提出的几大改革目标中,一是通过药品阳光采购、医保控费等措施,降低药品、设备、耗材等虚高价格和费用。
其中,对于医用耗材,要推动京津冀联合采购,进一步降低耗材价格。
去年,京津冀三省组建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联盟,今年年初启动首个跨区域止血防粘连耗材联合采购。三地耗材联合采购平台一期建设也已完成。
在医保费用控制方面,《方案》提出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医保基金全面预算管理,改革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并按项目逐步减少付款。
2、大型设备巡检,185项降价
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方面,本次改革选取5类435项进行规范。
其中,价格上涨的项目有4类250项,其中:综合医疗服务项目(床位、护理等)125项,占比28.7%;中医医疗服务项目96项(针灸、推拿等),占22.1%;临床手术治疗类有26个项目(阑尾切除等),临床物理治疗类有3个项目(放射治疗等),合计占6.7%。
第一类价格下降的项目有185个,主要是CT、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检验项目价格下降,占比42.5%。具体来说:
头部CT由180元降至135元;
NMR由850元下调至400-600元;
PET/CT价格从1万元下调至7000元。
部分项目价格调整
据官方解释,2015年,北京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中,检查、化验和卫生材料收入占66%,而诊断、手术、治疗、护理等项目收入仅占34%。检验等硬性物质消耗项目价格偏高,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等软服务项目价格偏低。
因此,“一加一减”改革不仅改变了医院以往主要通过销售药品、使用耗材、大检、多重检测等渠道获取收入、保障运营的补偿机制,而且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积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加强大型设备采购管理
对于大型医疗设备,《方案》还提出,应加强大型设备采购的可行性论证,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大型设备采购如何进行可行性研究?
作为首批五家试点医院之一,北京天坛医院是这样做的:
大型装备论证前期,申报部门领导负责在充分调研、方案比对的基础上,编制可行性报告。在制定医疗设备耗材预算项目时,必须按照耗材获取原则和程序,提出充分的理由。耗材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设备申请不予批准。医疗设备在设备安装、仓储过程中实行三级联合验收制度。物资管理部、医学工程部、使用部共同签署《安装验收报告》,作为采购部发起设备结算的依据。
从设备立项开始,到论证、采购,再到后续的安装、调试、使用、性能评估和维护,一直到设备报废结束,天坛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贯穿于医疗的整个生命周期。设备。
此外,本月初出台的北京市《关于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号文也提出,要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采购大型医疗设备。
4、消耗比例降低至20%以下
《方案》 提出通过改革,到2017年底,公立医院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占比降低到30%左右,1人次消耗的卫生物资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降至20元以下;到2020年,上述指标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稳定在合理水平。
5、控制高值耗材的不合理使用
关于高值医用耗材,《方案》特别提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加大对异常高额医疗费用的预警分析,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
控制高值耗材的使用,与控制大型设备的采购一起,成为公立医院“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突出要求。
《方案》所列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措施清单
如何降低耗材成本?
作为首批试点药品分开的五家医院之一的积水潭医院的做法或可推广。
为加强高值耗材管理,医院选派各科室主任级以上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只有经过委员会讨论通过的高值耗材才能用于临床。并对现有高值耗材和品牌进行整顿,减少同类产品数量。耗材品种,规范耗材使用,对高值耗材使用情况进行抽查。
六、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
《方案》 提出改善医疗服务,推动京津冀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去年10月,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启动。首批互认项目共计27个,其中生化项目19个、免疫项目3个、血细胞分析项目5个。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包括北京69家、天津37家、河北26家三级医疗机构和医学实验室。
今年1月,启动三地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数据共享试点。首批102家医疗机构纳入试点。
据悉,今年京津冀将继续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探索建立区域性医学影像和检查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