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公司资质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上海市民健康素养72条)
发布时间: 阅读量: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11日发布了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最新数据。据城乡居民监测,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46%,实现16年“连续提升”;健康技能提升显着,基础知识和健康行为水平稳步提升。这一数据提前达到了2030年目标《“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40%)。
我国自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据介绍,健康素养包括3个方面(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6个维度(科学健康理念、预防和治疗)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安全急救、健康信息)。上海根据国家要求,扩大监测范围,开展持续监测。 2023年,共调查15-69岁城乡居民23928人,覆盖上海16个区。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稳步提高。与2022年相比,城镇居民增幅较大;男性健康素养水平提高2.26%;不同年龄段居民中,15-24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增幅最大,从44.53%上升到47.34%。
监测显示,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3个方面、6个维度得到全面提升:健康技能素养水平分别达到49.80%、41.42%和35.76%,比常年提高1.38、1.86和3.78个百分点。前一年。六个维度中,安全急救、健康信息、基本医疗增速位居前三位,较上年分别增长3.46、3.42、3.07个百分点。
上海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上海市卫生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供图)
居民健康技能掌握程度显着提高。 2023年居民健康技能和素养水平较2022年提高3.78个百分点,其中急救知识和健康信息意识显着提高。监测结果显示,77.77%的居民知道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处理,比上年提高3.80%。 60.33%的居民懂得如何计算BMI(体重指数),比上年提高2.98个百分点;59.12%的居民懂得如何判断体重指数标准,比上年提高2.87个百分点。
上海市卫生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告诉记者,上海已连续16年向全市千家万户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物和实用健康工具。截至目前,已发放纸质图书、电子书、有声读物等健康知识读本和辅助工具超过1亿册,帮助公民更快、更好、更长久地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上海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健康科普深度融合,强化“一次采集、多代多发”的健康科普供给格局,规范协调联动、发布管理、监测通报、激励激励等。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指导机制。
同时,上海推动健康素养知行合一:一方面,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作为健康“主阵地”和“主力军”的作用一方面,推进科普专项工程和人才能力提升专项工程,加强健康科普能力建设;另一方面,牵头打造大型健康科普电视谈话节目《健康脱口秀》,获得广泛关注。注意力。同时,上海通过广覆盖、高效的健康传播网络,不断推动公众健康知识从“知”到“行”的转变。
据悉,监测结果还显示,上海健康促进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农村人口和60-69岁老年人群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城乡差距拉大。一定程度上。下一步,上海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健康促进力度,“三同时”补短板,全面引领“健康未来” 。
据介绍,上海将探索跨界宣传合作,特别是整合体育、教育、环境卫生等相关领域资源,增强“大健康、大健康”健康科普的传播力、引领力和影响力。